玉吊墜最佳長度 吊墜繩粗細怎么選擇
目錄導(dǎo)航:
玉吊墜最佳長度短款的大于45cm,合適中小型玉墜,長款的1般60cm左右,可戴在衣服外面,合適較大的玉墜,看自己喜好及身高來決定。
玉吊墜多大合適與佩戴者的體型有關(guān)系,1米7左右的,戴長50毫米以上,寬26毫米以上,厚度6.5毫米以上,是比較妥帖的。180以上的,則選擇長55毫米以上,寬30毫米以上,厚度不低于7毫米,比較合適。
玉吊墜與體型相比過小會顯得小氣不美觀,如果太大又有突兀之感影響佩戴效果。數(shù)百年來,玉吊墜以溫潤清爽,華貴文雅的特點博得很多人的喜歡,流行于世。不論是在色澤上還是質(zhì)地上,玉石玉吊墜都保證著最天然的材質(zhì)美。
在購買玉吊墜的時候,尺寸是最先關(guān)注的,畢竟尺寸不合適,再好的吊墜都佩戴不上,一般根據(jù)佩戴者的體型進行分析,身材一般的人戴長50毫米以上,寬26毫米以上,厚度6.5毫米以上,是比較妥帖的。
而身材高大的擇長55毫米以上,寬30毫米以上,厚度不低于7毫米,比較合適。而除了要根據(jù)自身體型挑選玉吊墜的大小外,接下來還要注意玉吊墜的色澤,是否通透以及品相。
從專業(yè)人士的角度來說,玉石的色澤是不可忽視的關(guān)鍵。所謂的色澤包括兩點,那就是顏色和光澤度。選擇玉石吊墜的時候,綠色顏色濃郁的往往是高端貨色。
濃郁的綠色玉石吊墜所呈現(xiàn)出的光澤度也是比較高的,可謂是光鮮亮麗的感覺。在玉石市場上,白色以及藍色和其它顏色的吊墜價值往往都沒有綠色的高。因此,選擇純綠色或者是綠色較為濃郁的吊墜是不錯的選擇。
玉石本身呈現(xiàn)出的是比較通透的感覺。通透度越高,其內(nèi)部的質(zhì)地細膩度就會越高。挑選玉石吊墜不妨看下它的通透度以及摸起來的質(zhì)感,帶給人舒適細膩的手感,往往是高品質(zhì)的吊墜。而通透度較高的玉石甚至可以讓人感覺到像是有水滴滴出來一般,這樣的玉石掛件品質(zhì)都是很不錯的。
在選擇玉石吊墜的時候,一定要看清楚是否有雜質(zhì)或者是裂紋。這些會嚴重影響到吊墜的品質(zhì),同時內(nèi)部雜質(zhì)較多,也很難達到最高品質(zhì)的水準。
玉石內(nèi)部沒有雜質(zhì)或者是雜質(zhì)比較少,細微之處存在一點的話,則表示其達到了玻璃種的級別,是高品質(zhì)的吊墜,若雜質(zhì)較多,恐怕其級別會較低一些。
吊墜繩粗細怎么選擇3.0的繩子掛吊墜是很合適的。
根據(jù)吊墜的大小來決定 。3 .0的繩子也就是,寬度為3mm粗細的項鏈繩。一般女士佩戴的話 ,是不會顯粗的 。無論是搭配足金吊墜還是翡翠玉石之類的吊墜 ,這個粗細非常合適 。如果是男士佩戴的話 ,3.0的繩子就顯得有些細了 。
翡翠吊墜多少尺寸是正好通常情況下,如果是有金屬扣鏈鑲嵌的翡翠如意,長度在35mm以內(nèi),且厚度不低于6.5mm,而如果是用掛繩的翡翠如意也有講究,長一般不要超過40mm,厚度不變。
因為這一尺寸是黃金尺寸,通常做出來的實物剛剛好,不會太薄也不會太厚,既有通透度也有肉感,翡翠的種水也能更好地展現(xiàn)出來,
翡翠吊墜一般戴多大,需要看個人的喜好和具體情況而定。在翡翠吊墜中最標準的尺寸一般為長60mm,寬40mm,厚8mm,也就是常說的四六牌;這正符合了中國四合院文化,貼切中國文化審美元素,方正、穩(wěn)重、大方,是翡翠吊墜的黃金比例。
翡翠吊墜是許多愛玉人士的首選,造型各異、寓意吉祥的翡翠吊墜,男女老少都適合佩戴;由于種類繁多,大概可分為素面吊墜、雕花吊墜、生肖吊墜和人物吊墜。
素面吊墜:翡翠素面吊墜能最直接最簡單地體現(xiàn)翡翠的種水質(zhì)地,俗話說“好玉不雕”,因此,往往大多數(shù)本身種水質(zhì)地就很好的翡翠,大多是以素面的形式展現(xiàn)。
雕花吊墜:有雕花裝飾的翡翠吊墜,在制作時一般采用隨行借料的方法,使得線條流暢、圓潤和諧。不過這種吊墜很有可能是為了掩蓋翡翠本身的瑕疵,而雕刻的。
生肖吊墜:業(yè)內(nèi)流傳著“好料不做生肖牌”,在市場上常見的生肖牌,料子都不是太好,但像龍、虎、猴等傳統(tǒng)題材的料子也會有比較好的。
人物吊墜:人物吊墜最常見的就是觀音和佛公,一般要求顏色均勻、臉要干凈無暇、身材尺寸比例要對稱,避免出現(xiàn)大小眼,陰陽臉,五官不端正等。佛公要笑臉,肚子要飽滿;觀音要端莊慈祥。因為每個人的喜好不一,翠友可根據(jù)自己購買意圖和經(jīng)濟要求,選擇適合自己的翡翠吊墜,一般厚度6-10mm都比較適合,3mm以下的需要鑲嵌才能佩戴。
男玉吊墜多長合適男士的玉吊墜,在5~8厘米左右的長度比較合適。這里的玉吊墜指的是吊墜的高度,選擇5~8厘米左右的更加大氣??梢源钆?5厘米以上的項鏈繩,佩戴起來會給人一種瀟灑霸氣的感覺。
文章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