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子佩玉小人戴璧出處 君子為什么要佩戴玉石
目錄導航:
君子佩玉小人戴璧出處出處:出自春秋時期尹吉甫采集、孔子編訂的《詩經(jīng)》 。
原文節(jié)選:古之君子必佩玉,君子無故,玉不離身。言念君子,其溫如玉。
白話譯文:古代君子沒有特殊原因身上必定佩戴玉,玉不離身,言語和思想都要符合君子的行為,性格的溫和善良應該和玉石一樣。
春秋時期,人們對玉的認識從感性走向理性,一些思想家給玉注入豐富的文化內(nèi)涵。管仲認為玉具九德,孔子認為玉具十一德,因“君子比德于玉”的觀點深入人心,君子佩玉成為一種時尚
出處:春秋時期的左丘明《左傳·襄公十五年》。原文:宋人或得玉,獻諸子罕。子罕弗受。獻玉者曰:“以示玉人,玉人以為寶也,故敢獻之?!?/p>
子罕曰:“我以不貪為寶,爾以玉為寶。若以與我,皆喪寶也,不若人有其寶。”
稽首而告曰:“小人懷璧,不可以越鄉(xiāng),納此以請死焉。”
子罕寘諸其里,使玉人為之攻之,富而后使復其所。
君子戴玉什么意思在古籍詩書中記載有這樣一句話,“君子無故玉不去身”,說明了當時的玉配飾甚至是“君子”每日不可或缺的佩戴之物。
古人講佩玉為美,黃金有價玉無價。
戴玉的寓意是大家都比較關(guān)心。
戴玉寓意美好的品質(zhì),因為古人認為玉是仁、義、智、勇、潔五德的象征,而戴玉則表示具有與之相匹配的五德。此外戴玉還寓意道德規(guī)范、忠誠和勇敢。
在古代君子戴玉行走時會發(fā)出悅耳的聲音,所以后來人們會通過敲擊玉發(fā)出聲音來警示人們的行為。
1、美好的品質(zhì)是戴玉的主要寓意之一。古語一直有“玉有五德,以比君子”的說法,古人認為玉是五德的象征,而五德指的是仁、義、智、勇、潔,而佩戴玉則表示人有與之相匹配的品德。
2、道德規(guī)范也是戴玉的主要品質(zhì)。古代君子行走的步伐不快不慢,且富有節(jié)奏,將玉佩戴在身上時,會發(fā)出悅耳動聽且富有音律的聲音。而后來人們還經(jīng)常通過敲擊玉石產(chǎn)生聲音來規(guī)范人的行為動作,具有一定警示的作用。
3、戴玉的主要寓意還有忠誠和勇敢。在我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有“寧為玉碎,不為瓦全”的說法,它的意思是寧愿作為玉石被打碎,也不作為瓦礫被保全,這句話比喻愿意為自己所忠誠的事物犧牲,不愿喪失氣節(jié)。
請問:佩戴玉器有什么好處?什么人群最適合中國有句古話叫做,君子無故,玉不離身,可見自古以來,佩戴玉器已經(jīng)成為了一項約定俗成的傳統(tǒng)。戴玉確實有諸多好處,且聽我慢慢分析。
1.戴玉有利于養(yǎng)生,辟邪驅(qū)陰。有句老話說,人養(yǎng)玉三年,玉養(yǎng)人一生。好的玉石對身體有益,其中的微量元素有助于改善人體磁場。玉器也有靈性,可以幫助主人避邪驅(qū)惡,遠離小人。
2.彰顯身份和地位。佩戴好的玉器能讓人眼前一亮,增加你在別人眼中印象分,一個美質(zhì)如玉的形象立馬就樹立起來了。同時好的玉器也能體現(xiàn)出你的欣賞水平以及地位。
3.可以作為傳家寶和信物。佩戴一件好玉,傳之后人,想想就覺很有刺激,再試想一下,有一天你遇到了自己的心愛之人,把玉送給對方作信物,豈不美哉!詩經(jīng)中就說過,投我以木桃,報之以瓊瑤。這就是美玉作為信物的先例啊。
總之,玉有靈性,請善待之!
古人講佩玉為美,黃金有價玉無價。玉埋藏地下幾千年貨是上億年,玉中含有大量礦物元素,所以人們常說人養(yǎng)玉玉養(yǎng)人。如果人的身體好長期佩玉可以滋潤玉,玉的水頭也就是折光度會越來越好,越來越亮。如果人的身體不好長期佩玉,玉中的礦物元素會慢慢讓人體吸收達到保健作用,譬如女士戴玉的手鐲通常帶左手,因為對心臟有好處。玉為枕而腦聰,古代皇帝就喜歡用玉做枕頭,像中國古代長壽的皇帝都久用玉枕,而且像《本草綱目》也有對玉保健作用的介紹。
白玉有鎮(zhèn)靜,安神之功;青玉避邪惡,使人精力旺盛;翡翠能緩解呼吸道系統(tǒng)的病痛,能幫助人克服抑郁;獨玉潤心肺,清胃火,明目養(yǎng)顏;瑪瑙清熱明目;老玉解毒,清黃水,解鼠瘡,滋陰烏須,治痰迷驚。玉石不但能美化人們的生活,陶冶性情,而且祛病保平安,其產(chǎn)品直接用于健身保健的有:玉枕、玉墊、健身球、按摩器、手杖、玉梳,對人體具有養(yǎng)顏、鎮(zhèn)靜、安神之療效,長期使用會使你精神煥發(fā),延年益壽。
文章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