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有五德 玉石還有哪些品德特征
目錄導(dǎo)航:
玉有五德此法來自于《說文解字》:“玉,石之美。有五德:潤澤以溫,仁之方也; 理自外,可以知中,義之方也;其聲舒揚,尃以遠(yuǎn)聞,智之方也;不橈而折,勇之方也;銳廉而不技,潔之方也”。
譯文:,所謂的玉,就是漂亮的石頭,有五種高貴的美德,分別是仁、義、智、勇、潔這五德,與之相匹配的,是玉石的五種特征,就是要溫潤、內(nèi)外一致、敲擊聲音清脆、不容易損壞和斷口平滑不會傷到別人。
許慎在《說文解字》認(rèn)為玉有五德:
仁——“潤澤以溫,仁之方也”。即材質(zhì)溫膩、柔潤有光澤。佩戴玉石,就像有個具有仁愛之心,生性溫和的君子時刻陪在你的左右,感染著你,讓你的性情最終得以蛻變。
義——“理之外,可以知中,義之方也”。表里如一,從外表看就能看到玉的里面,是否有雜質(zhì),這是玉的忠義,也是古時君子必備的一種品德之一。
志——“其聲舒暢,專以遠(yuǎn)聞,志者方也” 。敲擊玉石,會發(fā)出悅耳動聽的聲音,并且能傳到很遠(yuǎn)的地方,說明玉是有智慧的,并且善于傳達(dá)給周圍的人。這是君子志在四方的表現(xiàn)。
勇——“不撓而折,勇之方也”。不屈不撓,寧為玉碎,不為瓦全!玉的這一特點,代表著君子超人的勇氣!
潔——“銳廉而不忮,潔之方也”。當(dāng)玉斷裂的時候邊緣會有很鋒利的斷口,但是我們用手來觸摸的時候并不會傷害到我們, 這點與其他任何物質(zhì)都不同,表明了君子潔身自好的特點。
玉成為了君子的化身和代表,是純潔之物,更是中國傳統(tǒng)美德的代名詞。
玉石的五德是哪五德玉有五德,潤澤以溫,仁之方也。?理自外,可以知中,義之方也。其聲舒楊,專以遠(yuǎn)聞,智之方也。不撓而折,勇之方也。銳廉而不技,絜之方也。
出自《說文》,意思是:玉給人帶來恩澤,具有仁愛之心;從外表看就能看到玉的里面,是否有雜質(zhì),是玉的忠義;敲擊玉石,會發(fā)出悅耳動聽的聲音,并且能傳達(dá)到很遠(yuǎn)的地方,說明玉是有智慧的,并且善于傳達(dá)給周圍的人;
不屈不撓,寧為玉碎,不為瓦全,代表著玉有超人的勇氣;當(dāng)玉斷裂的時候邊緣會有很鋒利的斷口卻不會傷人,用君子比玉于德,君子以玉喻品德。
玉有五德分別為”仁,義,禮,智,信“,分別對應(yīng)著君子的五德。
五德分別為:
1. 仁:“仁者,人人心德也”。心德就是良心,良心即是天理,乃推己及人意也。就是說當(dāng)與別人相處時要為別人著想。怎么著想呢?很簡單,把別人當(dāng)成自己去想,自己不愿意的事人家大概也不愿意,那就不要強(qiáng)求。反之,自己愿意的事人家可能也愿意,那就要多謙讓給人家去做。
2. 義:“義者,宜也,則因時制宜,因地制宜,因人制宜之意也”。當(dāng)做就做,不該做就不做。
3. 禮:“禮者,體也,得其事證也,人事之儀則也”。進(jìn)退周旋得其體、尊卑長幼有其序,處事有規(guī),淫亂不犯,不敗人倫,以正為本,發(fā)為恭敬之心。
4. 智:“智者,知也,無所不知也”。明白是非、曲直、邪正、真妄。
5. 信:“信者,不疑也,誠實也”。即處世端正,不誑妄,不欺詐。
擴(kuò)展資料:
“玉有五德,以比君子”的說法來自于《說文解字》:“玉,石之美。有五德:潤澤以溫,仁之方也; 理自外,可以知中,義之方也;其聲舒揚,尃以遠(yuǎn)聞,智之方也;不橈而折,勇之方也;銳廉而不技,潔之方也”。
譯文:,所謂的玉,就是漂亮的石頭,有五種高貴的美德,分別是仁、義、智、勇、潔這五德,與之相匹配的,是玉石的五種特征,就是要溫潤、內(nèi)外一致、敲擊聲音清脆、不容易損壞和斷口平滑不會傷到別人。
孔子說玉有五德原文玉,與禮有不可分的關(guān)系。古代典禮最重玉帛?!墩撜Z·陽貨》中寫道:“禮云,禮云,玉帛云乎哉?”
無論孔子本意如何,這里都在說明玉帛是禮器的集中代表。
在儒家思想及服飾觀中,“以玉比德”是十分重要的觀念,儒家有“玉有五德”的說法?!抖Y記》中所談到的關(guān)于玉的內(nèi)容,主要是佩戴方法和君子佩玉的禮儀要求與意義。
文章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