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區(qū)分玉和玻璃 為什么玻璃被稱為玉石
目錄導航:
怎么區(qū)分玉和玻璃玉與玻璃的快速鑒別方法:
1、使用劃痕的方法,玉的硬度通常要比玻璃的硬度要高,所以用小刀在玉石上劃不會輕易出現(xiàn)劃痕,但在玻璃上劃會出現(xiàn)明顯的劃痕,而且玉石是可以劃開玻璃,但玻璃是無法在玉上面留下痕跡的。
2、通過食用油來鑒別,玻璃和玉石油性不一樣,玉石有親油性,當往玉上面涂抹少量油在表面進行摩擦,玉石可以吸收油脂到內部,而玻璃是不會的,涂抹在玻璃上面,油脂會浮于表面無法吸收。
3、通過專業(yè)工具觀察,可以使用放大鏡去看玉石或者是玻璃,玻璃可以看到氣泡和不整齊的裂口,而玉石是沒有氣泡的。并且玉石還會給人一種溫潤的光澤感,但玻璃給人的感受是透明的冰冷感。
區(qū)別如下:1、重量不同玉的密度比料器大,玻璃制品的密度一般較小。因此,同體積的玉重量大于玻璃,玉拿起來有壓手的感覺,而玻璃料器制品有輕飄感。
2、外觀不同玻璃的表面能夠看到不規(guī)則的劃痕和氣泡形成的大大小小的小坑,而玉石表面結構多縝密光滑,不會有這種現(xiàn)象。
3、結構不同玉在放大鏡下觀察多有結構,而玻璃料器制品沒有天然紋路,卻能看到氣泡或融流痕跡,這些氣泡是在制造玻璃料器過程中進入空氣造成的。如果發(fā)現(xiàn)有氣泡就可以斷定為玻璃制品。
玻璃是什么別稱玻璃的別稱是琉璃,也指一種天然玉石,也叫水玉,不是現(xiàn)在的玻璃。琉璃是一種透明、強度及硬度頗高,不透氣的物料。玻璃在日常環(huán)境中呈化學惰性,也不會與生物起作用,故此用途非常廣泛。玻璃一般不溶于酸(例外:氫氟酸與玻璃反應生成SiF4,從而導致玻璃的腐蝕);但溶于強堿,例如氫氧化銫。 玻璃是一種非晶形過冷液體。融解的玻璃迅速冷卻,各分子因為沒有足夠時間形成晶體而形成玻璃。
古時玻璃指什么中國古代玻璃的名稱很多,琉璃是其中最常用的,其他名稱還有璆琳、流離、瑯軒、藥玉、陸離、瓘玉、料器等等。玻璃這個名稱最早使用在南宋,是稱西方進口的玻璃器。
關于中國琉璃的起源,現(xiàn)在學術界普遍認為,商代的冶金、煉丹、原始瓷工藝是我國玻璃制造業(yè)的三個重要萌芽條件。高溫溶結的釉滴可形成最早的玻璃體,利用制陶工藝與冶金化學的經驗,以石英砂為原料,塑形后經高溫燒制,即可制成表面光亮的原始玻璃管珠。但因為當時燒制溫度不夠,砂粒無法全部熔融,也無法制造更大的器物,因此可以把商代看作中國玻璃的萌芽期。
自20世紀30年代起,在陜西周原、山東曲阜(魯國墓)、河南淅川(楚墓)、江蘇蘇州(吳國王室窖藏)、山西曲沃(晉侯墓地)等西周前后期的墓地,考古學家發(fā)掘出大量人工合成的半透明珠管。這些藍色、綠色的玻璃狀珠管,質地疏松含顆粒狀,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玻璃,而是被燒結的石英砂結構,即釉砂或玻砂,是原始的玻璃形態(tài)。西方考古學家在距今5000年前的古埃及墓中,也發(fā)現(xiàn)了大量類似的器物,這種原始玻璃材質在全世界的考古界被統(tǒng)一稱為費昂斯(Faience)。
古
【玻璃】亦作“玻瓈”。一種玉石。
1.古為玉名,亦稱水玉,或以為即水晶。今指一種質地硬而脆的透明物體。一般玻璃是用含石英的砂子、石灰石、純堿等混合后,在高溫下熔化,成型,冷卻后制成?!短綇V記》卷八一引《梁四公記》:“扶南大舶從西天竺國來,賣碧玻璃鏡,內外皎潔……置五色物于其上,向明視之,不見其質?!?/p>
《新唐書·西域傳下·吐火羅》:“劫者,居蔥嶺中……武德二年,遣使者獻寶帶,玻瓈、水精杯?!泵骼顣r珍《本草綱目·金石二·玻璃》:“本作‘頗黎’。頗黎,國名也。其瑩如水,其堅如玉,故名水玉,與水精同名?!庇蜘z集解﹞引陳藏器曰:“玻璃
中國的玻璃發(fā)展歷史已有兩千多年,不同時期的歷史文獻對它有不同的稱謂。
1.“璆琳”--出現(xiàn)在戰(zhàn)國時代的《尚書·禹貢》中。璆琳本意為美玉,古人借其稱呼似玉的玻璃。
2.“琉璃”--最早出現(xiàn)在西漢桓寬的《鹽鐵論》中,“……而璧玉、珊瑚、琉璃成為國之寶。”琉璃這一名稱一直沿用到明代。有些地區(qū)現(xiàn)在還在使用。而今“琉璃”一詞多用于建筑琉璃瓦及瓦頂琉璃飾件。
3.“藥玉”--出現(xiàn)于《穆天子傳》中,晉代郭璞的注釋為“今外國人所鑄器者亦皆石類也。按此所言,殆今藥玉、藥琉璃之類”?!八幱瘛保櫭剂x,即如熬藥般燒煉出來的象玉一樣的玻璃。
4.“瓘玉”--根據(jù)《元史·百官志》記載,元代設瓘玉局,為宮廷監(jiān)制玻璃器的機構,故而瓘玉局制造的玻璃稱為瓘玉。
5.“罐子玉”--根據(jù)明·曹昭《格古要論》記載:“罐子玉,雪白罐子玉系北方用藥于罐子內燒成者。若無氣眼者與真玉相似?!笨梢娛菍⒉AХQ為“罐子玉”。
6.“料”--明清時期北京流行的稱謂。大概因為北京不產玻璃,需從外地購買玻璃料,之后再加工成器,故而將玻璃稱為“料”,相沿成習,至今仍有這種稱呼。
文章評論
有趣的科普文章,讓我對玉和玻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
區(qū)分玉和玻璃,觀察紋理與質地,而玻璃被稱為玉石或許是因為其光彩獨特。
該文章很有趣和有用,詳細解釋了如何區(qū)分玉和玻璃,并解釋了為什么玻璃被稱為玉石。